活動與消息

2018/12/18 陸港觀盤-帶量採購 對醫藥行業短空長多

       最近因帶量採購試點的藥品砍價幅度超乎預期,對醫藥類股帶來短線衝擊。事實上,這項政策將加速汰弱留強,具有創新藥、或擁有多樣獨家仿製藥的大型企業,將因為門檻拉高及規模經濟優勢,愈來愈強,投資醫藥股將更考驗投資人的長線眼光。

       大陸醫保局今年成立後,所推動的帶量採購政策,被視為最近影響醫藥行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帶量採購指的就是在招標公告中明定採購量,藥廠可以依據採購量,降低價格,讓病人受惠。此次共有上海等11個城市加入帶量採購,預計拿出6到7成的市場份額給得標企業,這11個城市估計占全國藥品市場2到3成,影響很大。

        藥品集中採購試點方案11月14日通過後,行業人士及分析師即預期,藥價跌幅可能高達4到6成,結果11個城市帶量採購初步試點在12月6日出爐,藥價降幅超過市場預期,大部分降幅均超過5成,少部分更高達9成,造成醫藥股重挫。

       投資人的憂慮在於,第一波招標結果降幅就這麼大,未來若集中採購的範圍擴大到更多藥品,且推展到全國各大城市的話,將對所有仿製藥企業的獲利水平造成極大的壓力,整體行業盈利將持續被壓縮。

       儘管這對整個行業將造成極大的影響,但從長期來看,其實是有助於整體醫藥銷售結構更趨健康透明。首先,雖然藥價受到極大的壓抑,但對於透過代理商的藥企來說,過去因為必須讓利給代理商,出廠價和終端價多半有一段差距,若得標則可以直接銷售不用透過代理商。自己有銷售團隊的藥企,也因為日後不需要付太多的銷售佣金,可節省銷售費用。

       長期來看,仿製藥的競爭門檻不是只有價格,還有品質及產能,因為符合帶量採購的前提是,只有原廠藥及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的企業,才能參與競標。這代表很多小型藥企在第一階段就拿不到門票;且政府採購原則通常不會讓外企得標,故還不至於面臨外企共同競標的壓力。

       就算通過一致性評價,也必須要擁有足夠提供全國採購產能的藥企,才能被列入合格名單。而製藥產能擴充不同於其他行業,必須符合很多檢驗標準及限制,這不是任何企業想擴就能擴的領域。這將使得市場在未來幾年迅速寡頭化,擁有獨家仿製藥且種類眾多的大型企業,將因為進入門檻拉高及規模經濟優勢,愈來愈強。

       創新型的新藥以及生物藥則幾乎不受影響,因為生物藥是透過生物技術如蛋白質工程研發,無法像化學藥一樣可做出完全相同的仿製藥,只能做到相似藥,所以生物藥不可能做到一致性評價,不會被納入帶量採購。

      對民營醫院長期也有利,因為帶量採購會使得公立醫院醫生收入大減,有經驗的醫生可能會轉往待遇較佳的民營醫院,日後民營醫院可望承接較多中高端醫療需求。

       雖然這項政策對醫藥行業短期帶來不小的壓力,但從長遠來看,行業結構將朝向更健康發展。過去幾年醫藥監管趨嚴,就已經淘汰許多體質不好的小公司,結果市場愈來愈往大公司集中,市占率跟盈利能力還比監管之前更好。具備核心競爭力及創新能力的大型藥企,將會是未來醫藥類股重要的驅動力。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記者張婉珍╱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