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與消息

2023/04/07 今周刊-《藥廠喊話》比較便宜的學名藥一樣有效 制度與迷思夾殺 台灣藥業大老吐心聲

  台灣面臨30年來最大藥荒,針對原廠藥短缺品項,衛福部部長薛瑞元喊話以學名藥替代,企圖破除民眾「用不慣」的迷思,卻引來「學名藥品質不如原廠藥」的質疑,在醫界掀起激烈論戰。這場缺藥風暴,也讓國內學名藥廠長久以來面臨的發展困境和生存挑戰跟著浮上枱面。

 

原廠藥占健保藥品預算78%

  所謂「原廠藥」,指的是藥廠經研發與臨床試驗、取得專利的新藥,在專利期間內,只有原藥廠能銷售。專利到期後,其他藥廠可依照相同製程及成分,生產相同藥物,稱作「學名藥」。當原廠藥專利到期後,具備同成分、同劑量和同劑型的學名藥,應是用來舒緩藥荒、降低藥價的解方之一。然而,台灣學名藥廠長期受到低價限制,即使需求增加,生產規模也不易放大,加上醫界及民眾普遍對品質不信任,都讓國產學名藥難以在這波缺藥潮下發揮替代作用。
 

  中華民國學名藥協會理事長陳誼芬指出,國內藥品約77%由台廠供應,但收費只占健保藥品預算的22%;原廠供應約23%藥品,卻拿到78%經費。根據經濟部技術處產業技術資訊服務推廣計畫(ITIS)的研究報告,市場上有接近85%的學名藥來自國產供應,卻只取得約52%的銷售額占比。價格是一大關鍵。中華民國學名藥協會名譽理事長黃柏熊指出,台灣健保藥價逐年調降,一旦價格過低,國際藥廠無利可圖,或擔心影響其他地區市場的藥價策略....<更多內容請點此連結>


資料來源:今周刊 譚偉晟政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