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與消息
活動與消息
2019/12/11
楊泮池:罹病風險、用藥成效可預知 精準健康成焦點
基因除了可能與罹病風險相關外,也可能與用藥成效有關,若事先檢測,掌握突變狀況,就有機會力阻疾病、提升治療效果。生策會副會長楊泮池表示,不只是疾病發生後的「精準醫療」,台灣大健康產業也要瞄準疾病發生前的「精準健康」,包含風險評估、預防與健康促進。
「應該更往前看!」楊泮池指出,已罹病患者僅是水面上的冰山,而水面下的冰山是更大量的亞健康族群,可能看起來健康但身體已有潛在問題,以及完全健康族群可能「生而不平等」有特別疾病風險,可利用檢測,評估罹病風險,再強化健康促進,避免邁入罹病階段。
各家醫院也積極朝此方向發展,國內龍頭台大醫院就跨界發展全基因體檢查,美國醫學遺傳學與基因體學學會(ACMG)建議有60個基因應檢測突變狀況,過去研究發現1成癌症患者屬於家族性或遺傳性因素,約1%會在此60個基因上找到重大突變,若發現異常,可追蹤與應變。
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肥胖等高盛行率的多因子疾病,也發現不少與基因變異有關,可事先風險評估。
此外,還可用於預先掌握藥效或不良反應,同一款藥物、同樣的疾病,有些人一點點就見效,有些人卻吃再多就是沒效,或許受到基因影響,可能應用在心臟病、糖尿病、愛滋病、憂鬱症、血液腫瘤疾病用藥上,因此若可預先掌握基因有無突變,再決定治療方針應更有利。
另外,90%的癌症患者死於癌細胞轉移,使得循環腫瘤癌細胞為目前癌症研究方向,台北榮總不用傳統上過於侵入的檢驗,跨界合作發展出利用一般的抽血,滴入晶片後進行癌細胞拍照檢測,癌細胞顆數將作為追蹤病人復發參考指標,有助在復發前就掌握。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記者林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