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與消息

2020/08/12 醫療新經濟模式 健保新管理戰略

⊙李伯璋/中央健康保險署 署長

近日各界議論健保各項議題,包括「財務吃緊,健保財務首季短絀75億」、「健保檢查費,擬收部分負擔」、「醫師診療費走低,擬調高支付標準」、「去年保藥費申報2083億,C肝2新藥68億最多」,顯示健保財務收入與錢花在哪裡,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而個人身為健保署長,必須扛起對健保醫療資源做合理分配的責任。尤其今年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有些國家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措手不及,疲於減災及防堵,台灣在第一時間就利用「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來當作平台,建立病人旅遊史「即時警示」資訊,獲得醫界廣大回響。國際頂尖學術期刊《BMJ》的部落格在7月21日出版的專欄中,刊登一篇「What we can learn from Taiwan’s response to the covid-19 epidemic」(我們可以從台灣面對新冠肺炎的防疫經驗中學到什麼?),向世人說明台灣運用醫療資訊科技與完善的醫療基礎設施和前瞻性的計劃相結合,成為遏止全國疫情大流行的強效工具。

在人工智慧(簡稱AI)浪潮席捲全世界的同時,健保累積25年就醫申報資料庫,作為發展醫療大數據AI應用之最佳基礎,目前已有17個研究團隊進場研究開發,含醫界10家、學界7家,其中11案有產學合作,醫療新的經濟模式也陸續誕生。

以癌症為例,政府在癌症治療上投入相當多的醫療資源,健保大數據呈現108年癌症人數有75.7萬人,醫療費用達1,108億元,等於有近約七分之一的健保支出是用於癌症治療,其中癌症用藥費用279億元,占整體藥費約15%,未來健保署將朝向系統性收集特定疾病主題式醫療資料庫,建置更符合我國民眾需求之疾病判讀、健康預測等人工智慧模組,未來將導入臨床醫療場域應用,實踐精準智慧醫療。

「遠距醫療」也是國家照顧偏鄉離島病患的重要衛生政策,台灣擁有堅強且厚實的資訊科技,可以透過資通訊網路技術開創智慧遠距醫療模式,讓醫療照護沒有距離的隔閡。另外,「居家醫療」也是醫療新趨勢,我們鼓勵醫事人員投入居家醫療團隊的行列,提供不方便去醫院就醫民眾的居家醫療服務,相信未來也會有更多新醫療科技進駐,健保署也必須迅速的逐步建立新的健保管理模式。

隨著醫療技術、器材設備的日益精進,而病人的臨床治療也日益複雜,治療時需投入的人力、物力也相對增多,也更專業,因此健保署會檢視不合時宜的支付標準及制度,這是建立新管理模式的第一步。最近本署已發函給各個醫學會,提供修訂健保支付標準的各項建議,除要回應醫療從業人員的投入,也考量醫療體系的健全發展,未來健保署會持續檢視急重症醫療支付標準的合理性,將健保資源做合理再分配,提供民眾高醫療的服務品質。

醫療AI、精準醫療、新藥、新特材、新醫療技術,將醫療帶向新的經濟模式,這些醫療發展也直接或間接影響健保的管理走向及新的策略,「沒有開始,就沒有改變的機會」,我們秉持著台灣健保永續經營,為2300萬人民提供最好的醫療照護,也為醫療人員創造快樂的工作環境的初衷,是不會改變的,也希望所有的醫界夥伴,能以醫療專業多提供民眾衛教,共同節省珍貴的健保資源。

資料來源: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